由RTS亞洲區國際講師陳彥翰 Bruce Tyson Chen RTS抗阻力訓練專家粉絲團發佈 · 5月8日
【活著的人,都需要重量訓練】 PART - 1 首先,重量訓練應該稱為"抗阻力訓練",有沒有計畫、 能否稱之為訓練則暫不討論, 再者,重量訓練一詞似乎早已造成大眾認知在某種程度上的偏頗。 這次的短篇,主要希望能使大眾能更清楚抗阻力訓練的含意, 並不只是追求身材或極致運動表現的工具,而是日常的必要, 甚至直接干係到老年時期的健康。 - (A. )人類每日基本需求之一 : 活動 肌肉是使人能產生動作的原因,每個人都有, 只是夠不夠用、好不好用。 就像$$一樣,需要的時候沒有就.. (B. )結構影響 1. 沃爾夫定律(骨骼負載和重塑)&戴維斯定律 (軟組織力學牽張力和重塑) (作用力對骨密度和軟組織的影響如上,不過作用力和肌肉收縮力度也息息相關) 2. 流失肌肉質量的個體 (因病或因意外而失去活動量造成肌肉萎縮),和死亡率也有著極大關聯性。 3. 身體能產生動作的環節叫做關節, 而關節的健康直接和肌肉的能力相關。 (關節的功能完善並維持完善, 最基本需要肌肉的收縮能力符合個體關節完整角度) - (C. )優化動作/運動/活動能力 1. "動作來源(mover)"是肌肉,和"動(movement)"直接相關, 改善mover就能改善movement,這只是最基本的邏輯, 在什麼關節、什麼角度還未定義。 2. 特別是功能退化者(例如老年人),和運動員, 都是"特別迫切"需要強化mover的族群。 舉例說說功能退化者,大腿的肌肉、 髖關節的肌肉只要退化到某種程度(通常和體重-質量相關), 走路便會顯得緩慢,腿也抬不起來,向前走動也必須減速, 因為股四頭肌收縮力不足,煞車力都不夠,突發狀況是停不住的,這就不只是運動表現好不好的問題。 (股四頭肌為膝關節提供收縮力, 但同時也包含周邊其他肌肉群的協調調度,依照作用力大小和方位決定個別的輸出需求..) 3. 運動員常跌入的陷阱: Train Movement Instead of Mover(訓練動作而非訓練動作來源) 例如用技術性(技術需求較高)、複雜度高的運動方式來意圖增強肌肉都是非常沒有效率的。 (第三篇解釋) 4. 增強肌肉在可用關節角度(range of available joint position)下的"可用收縮長度"(range of available contractile length)。 一塊肌肉很強壯,並不代表此肌肉在不同長度下也具備相同的收縮力度,也因此不能代表這塊肌肉負責的關節功能完整度,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聽到 "練了肌肉也沒比較好"、"硬舉很強可是彎下去撿一張鈔票就閃到腰"等.. 另外為什麼有些人在肌肉明顯增大後,卻得不到他所要的運動表現或是功能性,其中非常普及的便是"角度沒練完整",。 每個人都需要"完整"的訓練肌肉和關節的完整"功能"(漸進),而且完整訓練並不像是臥推時槓鈴壓到胸口這麼簡單就可以完整訓練胸大肌,甚至是無意義的。 (不過這是有難度的,至少關節力學和生理學要有一定的水平(運動力學)